中国会计评论

文章

  • 章程自治视角下的管理层权力下沉与企业创新

    徐莉萍;段霞;徐嘉倩;辛宇;

    公司的章程自治作为宏观制度的外规内化,是一种体现公司自主意识的制度创新,而内部制度设计下的治理主体权力配置能否体现在公司的创新投资上仍须进一步检验。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10—2019年上市公司的章程修改数据为基础,将章程中自主增加管理层权力的公司作为处理组,将从未发生管理层权力变动的公司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下沉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在通过自主修改章程进而将权力下沉至管理层之后,其研发创新投入显著增加;(2)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获得授权之后,管理层会积极开展基础性研究,推动实质性创新;(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运营效率和管理层影响力等内部因素以及制度环境和产业特征等外部因素,都会对管理层权力下沉与创新投入的正向关系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产权性质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基于章程自治进行管理层权力下沉安排将强有力地激励管理层进行研发投资,提高公司创新水平,即通过内部制度创新合理优化管理层权力配置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2024年01期 v.22;No.75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 新租赁准则与股权资本成本——基于投资者信息分类偏差的视角

    邹颖;黄其晴;

    本文基于类别构建理论(category construction's theory),以新租赁准则实施前后承租方的差异化信息披露机制为切入点,以2013—2020年披露承租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租赁准则的股权资本成本效应。研究发现,新租赁准则显著降低了承租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作用机制检验显示,这一积极信号主要源于股权投资者的信息分类偏差,并非信息披露内容与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所致,即股权资本配置效率未实质性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新租赁准则的信息分类偏差效应贯穿信息传递全流程。异质性分析显示,当承租业务依存度越高、承租动机越强、承租信息担保力度越大时,新租赁准则的股权资本成本效应越明显。扩展性分析发现,媒体关注度与地区市场化程度同样会强化新租赁准则对股权资本成本的抑制作用。本文揭示了新租赁准则的信息分类偏差效应,实现了对会计制度变迁经济后果研究的具体化延伸,为既有相关研究结论的差异性提供了合理解释,并拓宽了信息理论的应用范围。

    2024年01期 v.22;No.75 3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 企业数字化转型、环保背景高管与绿色技术创新

    范豪;许骞;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重塑长期竞争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深化绿色转型升级的可贵机遇和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技术广度和业务深度的非线性效应,探究环保背景高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和数字化转型的异质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且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环保背景高管在数字化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结果经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和环保背景高管的促进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和外部政治约束方面存在异质性。本文结合了高层梯队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论证了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效应和环保背景高管特质在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中的作用。

    2024年01期 v.22;No.75 8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人口老龄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谷旭婷;罗乐;余应敏;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基本国情,深入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有助于做好预测与全面应对冲击的准备。立足数字经济背景,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大战略为切入点,探究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微观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人口老龄化会显著抑制区域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作用机制在于人口老龄化引发社会集体性风险厌恶程度上升,导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下降,进而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所属地区数字基础建设较为完善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中,人口老龄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提供了人口老龄化对数字化转型有负面影响的经验证据,加深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微观经济后果的认识,对国家进一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变革、建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平衡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01期 v.22;No.75 11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 市场传言与审计师变更——信号效应视角

    崔毓佳;于帆;杨舒文;

    本文基于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市场传言对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决策的影响。本文发现,当市场中存在与公司相关的传言时,公司变更为高质量审计师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实现信号效应的目的。相较于正面传言和中性传言,负面传言对审计师升级变更的影响更大。横截面分析发现,公司内外部治理水平越高,市场传言越可能促使公司升级变更审计师。最后,本文探究市场传言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发现市场传言的发生会导致公司面临更高的审计费用。本文研究表明,在传言造成的外部噪声的信息冲击下,公司通过更换审计师的策略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2024年01期 v.22;No.75 14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 第三方平台线上销售数据发布与股价崩盘风险

    陈宁;朱振梅;方军雄;

    商业和社会的广泛深度数字化带来的另类数据快速增加及其治理效应愈来愈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系统检验了中国市场独特的另类数据——第三方平台线上销售数据的治理效应。基于Wind资讯2018年首次发布相关公司线上销售数据的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有线上销售数据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在2018年以后的降幅更大,上述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测试后依然存在。分组研究发现,线上销售数据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治理机制较弱和内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中。随后的机制检验发现,线上销售数据的发布和传播会通过吸引证券分析师跟踪、专业媒体报道以及提升内部信息披露质量两条途径发挥作用。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还表明,随着线上销售数据的发布和传播,理性投资者会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

    2024年01期 v.22;No.75 17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 《中国会计评论》征订

    <正>《中国会计评论》是一本与国际学术研究相接轨、积极关注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的大型会计理论学术期刊,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发起,多所综合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面向大学会计教育界和学术界发行。本刊力求为中国会计理论界提供一个学术交流聚焦点,为会计界学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平台。本刊的研究风格是:用国际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本土经济现象,为中国会计理论学科的发展走向世界铺路搭桥。我们希望并相信,在会计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会计评论》能够发表一系列开创性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培育出一大批具备敏锐眼光的杰出会计学者。

    2024年01期 v.22;No.75 20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下载本期数据